新华社北京1月17日专电(记者周玮)儿童剧《魔山》在首都体育馆上演,现场4万名孩子、家长欢声雷动;昆曲《1699·桃花扇》连续4次晋京演出,其精美优雅、风姿绰约尽显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与丰厚传承;原创舞剧《风中少林》与美国蓝马克娱乐集团签约两年,将赴美巡演800场……2006年,演艺舞台精品迭出、喝彩声不断。
在中国演艺业的繁荣之路上,我们听到文化体制改革阔步前行的坚定足音。
创新体制机制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借力而行
作为北京市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从2004年1月16日正式挂牌成立至今整整3年,北京儿童艺术剧院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运作机制转换,整合外部资源,激活内部潜力,成为充满活力的文化企业。
短短3年时间,北京儿艺结出累累硕果:用现代手段复排的革命传统剧目《红领巾》入选“2004-2005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参与投资拍摄的动画电影《红孩儿大话火焰山》内地总票房500万元,获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动画片奖和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动画长片奖;投拍的主旋律电影《马背上的法庭》获得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最佳影片奖……
北京儿艺有关负责人说,领导同志来北京儿艺调研时曾指出北京儿艺的转制有“三好”:一是股份制的形式好,转制一步到位;二是控股股东选得好,有策划、运作能力,有产业关联度;三是试点单位选得好,有远见卓识。这确实是我们改制成功的三个关键。
创新体制、转换机制,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借力而行,方能找到文化艺术发展的新途径。
虽然并非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但江苏省演艺集团2004年将所属文艺院团全部改制为企业,积极进行演艺开发推广。
“如果说2005年是江苏省演艺集团的‘改革年’,那么2006年就是集团改革的‘成果年’。”集团总经理顾欣说。据统计,截至2006年12月,江苏省演艺集团经营收入3990万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了20.54%;所创剧目全年共获各类国家级奖项9个,省级奖项12个。
谈到集团未来5年的发展方向,顾欣踌躇满志:“在紧紧围绕‘体制机制创新、艺术理念创新、管理服务创新’的同时,积极实施‘创新战略、品牌战略、产学研一体化战略、投融资多元化战略、人才强企战略’,全力打造新型文化企业。”
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在公平的舞台上演绎精彩
2005年底,文化部、财政部、人事部、税务总局4部门联合下发《关于鼓励发展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意见》,再次以一系列规范、扶持、引导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的“新政”引起广泛关注。正如不少文化界人士所预料,它对我国演出市场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民营院团在公平的舞台上演绎着更多精彩。
近年来,浙江省民营剧团顺应市场发展规律,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发展形势良好。据统计,目前全省共有登记在册的民间职业剧团485家。民营剧团运行机制较为灵活,演出成本较为低廉,在农村演出市场上,民营剧团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2005年共演出4.1万场,是国有剧团农村演出场次的5.8倍,农村演出市场占有率达87.2%。
辽宁省民营院团的经营品种丰富多样,同时坚持突出地域特色。如抚顺八旗风满族艺术团,研究满族的婚庆舞、萨满舞并编排成系列舞蹈打入北京、西安等地的演出市场;抚顺新宾旅游歌舞团创作的满族特色歌舞,2006年仅在赫图阿拉城就演出800多场,收入17万元。民营文艺团体强烈的市场意识,培养了其灵活的演出机制。铁岭市的很多民营表演团体都是规模小、演员精、费用少的小团队,为了生存与发展,哪里有市场他们就到哪里去,辽北的一些偏远山村经常停电,他们就点着煤油灯和蜡烛在农家的院子、屋子里演出。
精品战略打开生存之门
——由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联合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上海杂技团上海马戏城精心打造的大型多媒体梦幻舞台剧《时空之旅》,连演数百场仍热演不歇,受到国内外观众一致好评。截至2006年底演出497场,演出净票房收入超过5000万元,观众总数逾40万人次。
——济南市儿童艺术剧院注重儿童剧的公益性和教育性,打造精品剧目,近年来先后创演30余部剧目,年均演出400余场。其中仅儿童剧《宝贝儿》在各地演出就达1882场,观众180万人次,收入400余万元。
因地制宜实施精品战略,各地演出团体由此打开了生存之门,跨入了发展之路。
广西壮族自治区推进地方戏剧生态保护工程,办好全区农村题材小戏小剧目展演活动;四川省制定全省优秀文艺作品的创作生产滚动计划,以市场为导向,规划一批、创作一批、演出一批艺术感染力强、思想性和观赏性俱佳的优秀文艺作品;甘肃省开展“文化艺术研究资源库”建设活动,加强对陇剧的系统化研究;云南省建立全省艺术精品创作扶持资金,鼓励社会兴办各类文化艺术创作基金,重点扶持具有较高艺术水准和充分体现云南地方民族特色的艺术院团,完善文化艺术创作生产的保障机制,创造良好的艺术创作环境……
实践与探索中,文化体制改革不断为中国演艺业注入活力,古老的中华文化正在现代舞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