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皮影艺术:在现代化浪潮中渐被尘封
新华网太原7月17日专电(记者原碧霞)皮影艺术属于综合艺术,它融雕刻、绘画、戏曲、音乐为一体,然而,在现代社会中,这种流传两千多年的艺术却分外脆弱。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山西省孝义市皮影木偶艺术博物馆馆长朱文近日告诉记者,因为皮影是一种综合的艺术,所以只要缺少其中一项,无论是乐手、表演者,还是雕刻艺人,便难以为继。
朱文告诉记者,在最繁荣的时候,山西省孝义市曾有40多个皮影剧团,但现在基本都已不再演出。
记者了解到,目前皮影的传承发展面临三大难题。
首先,皮影艺术出现传承危机。在山西孝义市,会皮影的老民间艺人就剩两三个了,那些老戏班里传世的家什被搬到了古玩市场。由于学习皮影周期长,难度大,收入偏低,致使艺人不愿意花太多的精力学戏,导致皮影艺术的精华难以传承。
第二,剧目陈旧、精华难传。记者了解到,皮影剧目大多仍是老剧目,剧目创作停滞,剧目陈旧情况比较突出。
第三,皮影面临创新难题。朱文告诉记者,他现在改变过去以戏剧影人为主的皮影创作,开始做一些小动物,编一些孩子比较爱看的剧目。但是,皮影是多种艺术的集合体,如何打造出真正能吸引人的精品剧目依然很难。
古代皮影戏现代娱身心
新华网太原7月17日专电(记者原碧霞)“一口道出千古事,双手操纵百万兵”是对皮影戏的最形象形容。其实,皮影戏和皮影人不但是观看欣赏的,也是每个人都能自己玩的。
据专家介绍,玩影人可以锻炼手指的灵巧性和手脑配合能力,对培养人的手工操作能力十分有益,对老年人活动臂、腕和手指,防止老年关节僵化大有好处。
另外,玩皮影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是一种愉悦、放松身心的娱乐方式。当玩皮影时,可以放戏曲录音,用影人配表演,还可借影人之口和动作,来抒发自己平日不便表白的内心话语与情感,放松压力。
据了解,现在国外一些院校设有皮影艺术课程,在台湾的小学里也有影人制作课,校园皮影戏活动非常盛行。
皮影:海内外广泛流传的中国民间艺术
新华网太原7月17日专电(记者原碧霞)皮影艺术自诞生以来,不仅在国内广泛流传,在国外也流传颇广。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山西省孝义市皮影研究会会长侯丕烈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中国皮影艺术从十三世纪的元代起,成为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并远播海外,成为世界性的艺术。
据介绍,在元代,皮影戏便随军传到了南亚。波斯历史学者瑞士德·安定曾说,“当中国成吉思汗的儿子在位的时候,曾有演员来到波斯,能在幕后表演特别的戏曲,内容多为国家的故事。”
另外,皮影戏还传至土耳其、泰国、缅甸等国。在土耳其,皮影戏有“卡拉格兹”的别称,现在在一些城市里有时还举行皮影戏专门演出。
在18世纪中叶,皮影戏传到欧洲,各国艺术家对中国的皮影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1767年,法国一名传教士将中国皮影视为宝贝带回法国;1774年,德国文学家歌德曾在威兰博览会上把中国皮影戏介绍给德国观众,并在1781年8月28日他生日那天主持演出了皮影戏《米拉瓦的生平》;1975年,美国艺术家还创办了“悦龙皮影剧团”。
皮影戏:流传两千多年的中国最古老“电影”
新华网太原7月17日专电(记者原碧霞)一百多年前,电影首次在中国出现,而在两千多年前,一种类似于电影形式的中国最古老“电影”--皮影戏就开始在中国出现并一直流传至今。
记者了解到,关于皮影戏的起源与形成,历史无明确记载。现在多数专家学者大都认为皮影戏始于汉朝,主要是依据《汉书·外戚传》的记载:相传汉武帝刘彻最宠爱的妃子李夫人过早去世,汉武帝思念不止,常常彻夜难眠。这时,有齐人少翁深知汉武帝心事,他花了三个昼夜,用皮子雕刻了和真人一样大的李夫人形象,涂上颜色,学着李夫人生前的动作,在室内挂起一块白色方形帷幕,点上灯烛,让汉武帝坐在方帷外观看。少翁贴着帷幕操纵皮人,那影子就像真人一样姗姗而动……
从汉朝起,皮影戏开始在中国各地慢慢发展,它将各地的乐调、民歌、唱腔、戏剧、雕刻、剪纸等艺术因子融合其中,而因中国各地风俗文化的不同,皮影风格也相异,它成了一种地方民间文化的集合体。到清代,除了西藏、新疆等少数几个省区外,皮影戏在各地都有流传。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在中国古代民间,这种有光有影有唱有演的皮影戏,带给人们无尽的文化享受,被现代人称为中国古代百姓的“电影”。
山西孝义皮腔纸窗影戏:中国发现的最古老的皮影戏
新华网太原7月17日专电(记者原碧霞)皮影戏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山西省孝义皮影木偶博物馆原馆长朱景义研究发现,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皮影戏是山西孝义皮腔纸窗影戏。
朱景义(已去世)的儿子、现任山西省孝义皮影木偶博物馆馆长朱文告诉记者,孝义皮腔纸窗影戏亦称“孝义皮腔纸影戏”,是流传在山西省孝义市民间的一种说唱艺术。它在山西孝义土生土长,腔调、雕刻、演出剧目、影人造型等方面风格独特,至今在全国尚未发现与此雷同的皮影戏。
据介绍,1980年“金代皮腔纸窗人头像壁画”在山西省孝义市驿妈乡榆树坪村南一金代单室八角墓中出土。此墓墓壁上有一组砖雕与绘画相结合的壁画,其中有个影人头像,结构简单,三角形胡须和下巴颏雕刻在一起,与明代孝义皮腔纸窗影戏头像实物基本相符。
朱文告诉记者,根据上述金代墓中的皮影人物头像造型,以及目前发现的明嘉靖二年“庆成园”的戏折子、明代影人等实物,均说明孝义皮腔纸窗影戏为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皮影戏。
新闻背景:皮影影人制作技巧概要
新华网太原7月17日专电(记者原碧霞)看过皮影的人都知道,影人手、胳膊等都可以活动;皮影人物面容生动、夸张幽默;影人色泽艳丽,且多年不变色。那么,皮影影人是怎样制作的呢?
记者了解到,制作皮影人的民间传统工艺方法如下:
1、制皮:在选材上,以新宰的牛皮(在山西以牛皮为主)或驴皮为最佳。将皮子剥下来后,放入石灰水中浸泡数日,取出后将皮的两面反复刮制干净,再刮薄至透明。洗净后,用小钉子钉在木框上反复阴干。
2、画样雕刻:将制好的皮料切块,经湿布捂软后,用硬木推扳打磨光平,再用钢针描绘图样。然后,将描好图样的皮料垫在木板或蜡板上进行镂刻。
3、上彩:现今常用透明色料取代过去的传统色料,既方便,透光效果又好。着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五种纯色,一般互不调配,但可分深浅色区分层次,进行平涂,双面着色。zs 4、钉缝:一个影人为六部分十一件:头1、身1、臀1、腿2、臂4、手2,要分别雕刻而后组装钉缝,这样经人操纵影人就能做机械性动态表演。
5、安装操纵杆:制作影人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安装操纵杆,操纵杆用不同粗细的铁丝和竹棍组成。一般都是三根杆操纵,包括操纵身子的平衡杆和操纵两手的动作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