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 English : Français
平台首页     平台介绍     申请开通     收费标准     节目预告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频道与介绍
影视剧节目
新闻与财经
音乐综艺类
最新资讯栏
 

 

 

 

 当前位置>> 首页> 最新资讯

搜索最新最新资讯:

《奋斗》将开播 赵宝刚:80后的未来就是这样

2007年08月29日 08:41:29 来源:新京报


在《奋斗》里,年轻的主人公们被导演和编剧定位为混不吝的“80后”。

    《奋斗》即将登陆北京台黄金档

    主演佟大为与马伊俐在《奋斗》中的“激情戏”。在编剧石康眼中,爱情已经被“80后”们当成了手段和工具。

    “老师,虽然我们很舍不得您,但是我们必须去工作,去谈恋爱,去奋斗,这件事十万火急,刻不容缓!”由赵宝刚执导、石康编剧的电视剧《奋斗》即将登陆北京电视台黄金档。昨日,赵宝刚、石康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赵宝刚表示,这是一部表现80后未来的剧,“80后的未来就是这副德行。”

    主创称是“反青春剧”

    在《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我们遥远的青春》之后,赵宝刚的这部最新作品在播出之时,就因为同样表现了一群20岁出头年轻人的生活,被大家与前两部作品一起称做“青春系列”,对此赵宝刚并不认同,“把《奋斗》定位在青春剧并不准确,它主要写的是80后的事,但还是以写社会问题为主,其实它就是一个现实剧,提出了比如‘闪婚’这种社会问题的讨论。”编剧石康更是认为,《奋斗》本身就是一部“反青春剧”,“这部剧里面有不少涉及到伦理道德的情节,但是中国的伦理道德剧一般只讲夫妻。在《奋斗》里想要告诉那些80后的年轻人的就是,以后你们的生活也就是这样,学无所用,感情纠纷。”

    保留父母戏份希望有互动

    之前《我们遥远的青春》等相对文艺、适合年轻观众观看的电视剧收视都差强人意,而《奋斗》的主人公也同样是一群大学刚毕业的年轻人,相对固定的受众人群会不会影响到《奋斗》的收视?赵宝刚对此早有准备,“我在剧中保留了大量父母的戏份,就是希望观众能有个互动,不光是80后的小孩看,他们的父母也能看,并且让这些父母看看,他们眼中的乖儿子乖女儿每天都在想些什么,在过什么样的生活。”赵宝刚告诉记者,除了年轻人在就业、情感上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以外,孩子与家长的交流问题也是剧中表现的一大重点。“80后普遍都是独生子女,独立性差,他们又没有兄弟姐妹,心中的苦闷往往无人诉说。进入社会之后,也没有人能够正确地告诉他们,社会应该是什么样的。而这一代的父母也不能为他们作出榜样,50年代这一代人成功的很少,所以孩子也不服他们管,这就造成了这两代人之间的代沟。”

    主创解读

    石康被打上“赵宝刚烙印”

    新京报:为什么选择《奋斗》这样一个听起来比较“土”的名字?

    赵宝刚:《奋斗》是石康起的,一听我就觉得这个名字起得太酷了!之前我们总是说“艰苦的奋斗”,但是这次我们想表达的是“愉快的奋斗”、不艰苦的奋斗。拍这个戏也让我自己的心境有了很大改变,以往我在片场都是暴君,这部戏中我特和蔼,在片场我看见一群农村的孩子跑来跑去的,就想起了自己当年奋斗时的情景。

    新京报:80后在你心中是什么样子?

    赵宝刚:胆大、不吝、什么事都想得通,能自我解嘲。比如说剧中人物说的“我年轻我怕谁啊!”他们就是这样,恋爱不行再来啊,工作不行再找啊。

    石康:很现实,和我们六七十年代的人相比,梦想少了。爱情可以被他们当成手段、工具。谈好了一场恋爱可以少奋斗3到5年。

    新京报:剧中演员的台词功底似乎有点跟不上?

    赵宝刚:这部剧的演员在台词上功力确实不够,应该像拍《编辑部的故事》那样,先让演员去练5个星期的台词。如果让孙红雷和徐静蕾来演,那感觉一下就出来了。

    赵宝刚:看石康前两集的剧本我特兴奋,看到第9集我就落下来了,我觉得还是应该在剧本上遵循一些戏剧规律。一开始跟石康谈的时候,他特别猛,觉得自己是个知名作家(笑),我就说你先歇歇吧。3个月之后我俩又在一起“舌战”了15天,我一直怕这部作品没故事,总算把石康拉回来了点。

    石康:我有个毛病,写一行字一定要让别人能看出来这行字是我写的。《奋斗》拍完后我看第一遍的时候,冒了一身冷汗,发现赵宝刚顽强的在我背后写下了“赵宝刚”三个字。(记者刘玮)

 

 


    
平台介绍   节目预告   申请开通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法国陈氏传媒 资料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Copyright©2006 Ta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